首页 > 资讯 > 商标资讯 > 把村名注册成商标 海宁这个村迈上品牌农业之路
把村名注册成商标 海宁这个村迈上品牌农业之路
17595
发表于2017-10-19
博儒桥村一角。
10月18日,海宁市周王庙镇博儒桥村党委书记吴清江告诉记者,博儒桥成功注册成了商标,这在周王庙可是首创。
记者从博儒桥村了解到,该商标分为两部分,在上是村标,一轮旭日从桥上冉冉升起,下面是村名“博儒桥”。商标的注册日期为2017年7月28日,有效期至2027年7月27日。注册人是海宁市周王庙镇博儒桥股份经济合作社。该商标核定使用商品/服务项目为第31类:树木;谷(谷类);自然花;活动物;活家禽;新鲜水果;新鲜蔬菜;鲜食用菌;植物种子;饲料(截止)。
商标注册证
吴清江告诉记者,把村标和村名注册成商标这个想法其实村委会早在3年前就有了,并在两年多前着手申报,中间也经过了一些修改,直到今年注册成功。
那博儒桥村委为何要以村标和村名注册商标呢?吴清江介绍说,博儒桥村是个纯农业村,种植小麦、水稻、玉米、桑树、豌豆等农作物。而蚕桑养殖和水稻种植是村中农业发展的两大支柱。去年,博儒桥村水稻总产值达918吨,蚕茧总产值达121.23吨。这两年,美丽乡村建设发展如火如荼,而美丽乡村建设的初衷和落脚点是美丽经济,博儒桥村想要发展美丽经济自然离不开农业的发展。
博儒桥村标。
“商标注册的初衷就是想在未来走‘品牌农业’的发展道路,让博儒桥的特色农产品有自己的品牌,提升其附加值,从而不断增强农产品的品牌竞争力。”吴清江告诉记者。也就是说,未来无论是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还是村民产出的家禽、新鲜水果、新鲜蔬菜、果桑、谷物等各类特色农产品,都能使用“博儒桥”这个商标,走品牌农业的发展道路。
另外,村委会也想通过这一方式激发农民的品牌意识,切实提高自身收入。而这一想法也得到了许多村民的认同。
博儒桥村一角。
今年74岁的徐炎江家里种桑养蚕30余年。以前,他向外出售的桑苗没有品牌这一说,例如,去年他和老伴种植桑苗2000余棵,收入10000多元。而现在,村里有了“博儒桥”这个商标,徐炎江打算以后自己的桑苗就冠上这个商标,相信一定能卖上更好的价钱。
博儒桥村接下来将进一步打造以“博儒桥”为品牌的现代农业,通过品牌效应提高农产品附加值,增加农民收入,进一步促进博儒桥村美丽经济的发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