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资讯 > 版权资讯 > 美国国家地理怼上国内媒体,版权问题孰是孰非?
美国国家地理怼上国内媒体,版权问题孰是孰非?
21109
发表于2017-07-12
日前,一段由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拍摄的《长城上的工人》的视频在微博上流传,讲述的是自2005年长城修复工作启动后,工人们十几年如一日修复长城的事迹。该视频被国内多家媒体所转载,引起热烈反响。
但是,7月11日,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官方微博却跳出来打了国内媒体的脸。声称该视频并不是他们拍摄的,还“警告”国内媒体这种上他们的英文网站去找视频的做法是侵权行为。
然而,有网友却翻出了7月6日该视频原作者打脸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微博。作者@谢匡时称,自己的作品不知道为什么被抹去了署名和logo并被美国地理杂志发到了自己的网站上。
对于没有拿到原作者的授权就发布该视频的行为,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是这么解释的。
此次“连环打脸”事件也成为了网友们热议的焦点。
有网友话糙理不糙的指出此次事件的重点:版权意识不够高。
小编认为,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行为确实是侵权,公司内部如何沟通,是否是被骗买了假的版权,这都和原作者没有关系,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现在应该做的就是乖乖认错,并支付费用给原作者。而此次事件中的国内媒体的搬运行为,虽然说明了出处是美国地理杂志,但也是并未被授权发布,着实也是不占理。
版权作为现代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,重要性已经逐渐被更多人所认识。版权对于传承优秀的国家文化和民族文化,弘扬各国的人文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。但是近年来,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,人们的版权意识仍然十分模糊,相关人员想要维护自己的版权也是困难重重。
版权意识薄弱导致侵权“常规化”,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常常遇到这样的问题,比如看电视里的某个情节,甚至整个故事的脉络都似曾相识,细探才知,原来是某些“编剧”打着向“经典致敬”的大旗,根据多部经典最终“拼”成了自己的作品。这种现象还常常能在网络小说、歌曲、电影等作品中看到,时间长了人们就见怪不怪了!但实质上这 些行为都属于版权侵权行为,不能因为“都这样”就继续纵容此类行为。
而媒体作为信息的传递着,公众思维的导向者,更应该注意到版权的重要性,建立起规范的网络操守,保护内容,激励作者,建立健康发展的合作模式,重视版权,保护版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