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资讯 > 版权资讯 >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局张良成:版权资源整合要讲“四化”
湖北新闻出版广电局张良成:版权资源整合要讲“四化”
15705
发表于2017-07-27
合理开发历史版权资源,大力弘扬荆楚特色文化,打造湖北优质版权品牌,是推进湖北版权强省建设战略,也是提高湖北文化软实力的迫切要求。在版权资源整合方面,需要注意“产业化”“集约化”“合作化”“最大化”这“四化”。
强化版权意识
树立“产业化”理念
“版权”是文化创造成果的总和,是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,是构成文化软实力的核心要素。随着版权运用领域的不断扩展,版权已经成为文化产业发展最重要的内核,离开了版权这一智力成果,发展文化产业就无从谈起。版权产业发展水平,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基本标尺。
在快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,版权产业逐步凸显出广阔的发展空间,发达国家版权产业对国民经济贡献率已经高达10%,美国版权产业已经成为国家经济中规模最大、增长最快、最具活力的行业,是支撑美国经济增长的支柱,版权产业发展速度及其对美国经济的贡献率远远超过食品、飞机、烟草、石油等实体经济产业。我国版权产业虽然起步较晚,但发展很快,对国民经济贡献的比重持续增长,2014年已占全国GDP的7.28%。国家版权总局在《版权工作“十三五”规划》中强调,要大力发展版权产业,使之成为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和文化建设的新抓手、新动能。作为版权工作者,我们使命光荣,任重道远。与此同时,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也很多。
在实际工作和现实生活中,由于版权是随着作品或产品的产生而自然形成的特殊属性,加上经济社会其他因素的影响,民众的版权意识普遍还比较淡薄,侵权盗版现象时有发生。包括我们一些搞创作、搞出版、搞电视节目的人,对版权的重视程度也还不够高,把主要精力放在了产量、码洋、票房、收视率和广告费上。我们要更新思想观念,强化版权意识,把握发展方向,瞄准行业前沿,树立大版权理念,营造大文化环境,创建大产业格局,着力推进传统版权产业转型升级、现代版权产业提速增效、特色版权产业创新发展。支持新闻出版、广播影视、文学艺术、文化娱乐、广告设计、工艺美术、计算机软件和信息网络等版权产业的发展,实施报纸期刊、出版发行、影视传媒、动漫游戏、网络媒体等优势版权产业工程,在版权创造、运用、推广的过程中,将原创内容版权产品化,将作品(产品)版权产业化,使版权在相关产业中的核心地位和作用逐渐突现出来,使版权产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经济支柱产业。
擦亮金字招牌
打造“集约化”平台
国家版权局计划“十三五”期间,重点培育5—10个在“一带一路”沿线、国家综合改革试验区、自由贸易区内既符合国家战略,又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全国性或区域性版权交易中心。华中国家版权交易中心既在“一带一路”沿线上,又在国家综合改革试验区内,还是湖北自由贸易区版权重点企业,理所当然地要成为国家重点培育对象,充分发挥“金字招牌”的品牌效应,把龙头高举起来,真正成为湖北版权产业的风向标。
版权交易中心要加强版权咨询服务、宣传教育、作品登记、代理、质押、鉴定、评估、维权、投融资、对外交流等运营体系的基础性建设,打造集约化版权交易平台,形成闭合式版权产业链条,不断完善版权交易中心功能,为版权及其相关产业企业和版权权利人、版权使用者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。
版权交易中心要着眼信息技术前端,瞄准版权市场前沿,根据版权产业发展需要,及时拓展和跟进版权交易业务。当今新技术、新媒体时代,对版权来说是一个碎片化的时代,版权不再是一次性或一揽子授权,需要被拆分成一个个细小的权利,这无论是对于出版社,还是对于电视台,版权管理工作都增加了新的难度,依靠他们自身的力量,很难完成版权细分化的任务。按照专业人做专业事的原则,版权交易中心要培养一支版权专业人才队伍,担负起版权细分业务,为出版单位、播出机构等版权人提供版权增值服务。不仅如此,版权交易中心还要担负起更多类似专业性较强的版权经营服务业务。
加强跨界融合
探索“合作化”道路
湖北省版权相关行业重点单位在资源配置上都有自己的优势,在经营管理上都有自己的套路,在产业发展上都有自己的特色,我们要进行强强联合,凝聚省内版权资源,集中大家的聪明智慧,探索一条“合作化”道路,实现1+1>2=N的效果。
版权产业是最好寻求合作伙伴的产业,因为版权涵盖多种领域,与很多产业都有交集。文学作品有版权、电视节目有版权、软件设计有版权、音乐表演有版权、杂技舞蹈有版权、建筑设计有版权、体操动作有版权、动漫游戏有版权、网页界面有版权,文化创意无所不及版权,之所以“版权局”与“文体新广局”的牌子并列,而不是后缀,就是因为版权既有独立性,又有兼容性。版权还涉及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诸多方面,具有跨界合作的更为广阔的前景。
“一家独大”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经济社会环境,“单打独斗”已经无法应对当今市场发展要求,要想做大做强,最好的选择就是走“合作化”的发展道路。在国内外已经不乏这类成功的案例,青岛出版集团与海尔集团实行跨界战略合作,将自身版权资源数字化,在海尔电视数字阅读平台上传播,实现互利双赢。
前段时间,版权交易中心走访了部分电视台和版权原创单位,有的已经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,希望沿着这条“合作化”的道路继续向前推进,尽快建立版权内容原创、技术支撑、销售渠道、增值服务、延伸产品和主题公园等基本要素在内的完整的版权产业链。要注意建立和完善合作机制,进一步扩大合作领域,我们要着力推进版权产业深度融合,把版权产业的终端延伸到更多关联产业,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跨界合作。同时,要创新合作方式,可以双向合作,也可以多向合作。电视台、出版社、交易中心及相关版权产业单位,要开展全方位的合作,使全省版权资源得到充分利用,真正实现共商共建共享共赢,走出一条具有湖北特色的版权产业发展的新路子。
注重深度开发
实现“最大化”效益
版权是一座亟待开发的富矿。但由于版权价值“看不见、摸不着”,很多人就不知版权价值所在,也不考虑版权价值的开发利用问题,以至于很多版权资源被埋没。其实,版权的经济价值体现在各行各业,比如建筑物的外观就具有版权价值。一个建筑物,如果总造价一亿元,按照外观版权价值比重1%计算,它的外观版权价值就是100万元。知音传媒集团在上市前的清产核资中,有形资产总共不过几千万元,可最后审核出了5.7亿元的总资产,其中近5亿元是版权资产,这为知音上市提供了足够的底气。可我们还有很多单位坐在富矿上不开矿,出版社仍然把主要精力放在提高图书市场占有量和码洋销售量上;电视台则把主要精力放在广告收入的增长量和广告市场的拓展上。国外大型出版商一直都很注重版权开发,力求把每一本书的版权用到极致,从不片面追求出版量和发行量;而国际大型电视媒体的主要收入来源靠的是收视费和版权开发,香港TVB的版权收入占比已达到50%,而内地电视台收入占比平均不到5%,版权销售最好的上海电视台也不过14%。
正是由于经营理念上的偏差,导致海量版权资源闲置浪费。据统计,节目库存总量央视达140万小时,湖南卫视达60万小时,湖北卫视也不会少,在这海量的版权资源中不乏优质的自制节目。面对沉睡的富矿,亟待将版权资源盘活,建立全产业链条的版权开发体系,使电视版权物尽其用。
对此,我们在注重内容原创、打造精品力作的同时,要进一步加大版权开发力度,突破传统传播方式,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在版权领域的推广应用,建立版权评估体系,打通版权销售渠道,拓展版权交易市场,使原创内容的版权资产产品化,产品版权的交易多元化,最终在市场终端实现版权产品与金融及其他资本市场对接,完成版权资产的资本转化,增加版权内容信息的变现和收入,实现版权价值和综合效益最大化。
本文来源: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