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资讯 > 版权资讯 > 面对游戏版权斗鱼直播以流量优势构建护城河
面对游戏版权斗鱼直播以流量优势构建护城河
17182
发表于2017-11-20
酷泰网讯,近日,中国直播行业版权第一案爆发,广州知识产权法院对网易诉华多公司(YY)侵害著作权案作出一审判决,判决YY停止通过网络传播《梦幻西游》、《梦幻西游2》的游戏画面,并赔偿网易经济损失2000万元。
此案历时三年之久,于近期方才一审宣判,也可见游戏版权所牵扯的复杂性和多元性。一石激起千层浪,直播侵权案的背后,游戏产业是否正在走向“版权观念”的新阶段,“版权”是否一如视频行业大战的发展轨迹一般,成为区隔竞争对手的一大重要利器等话题,在行业引发热议。
版权!直播平台一个战场?
当然,游戏版权的问题并不可以割裂来看,而应该放在游戏产业发展的历程中去判断其走势。直播行业的兴起最早源于游戏、电竞等内容的直播;在行业发展初期,由于缺少对外播出的渠道,直播平台成为游戏、电竞等重要的“伙伴”,直播平台也是为游戏电竞带来巨额流量的利器。
无论是游戏衍生内容,或者第三方赛事,游戏厂商作为内容的制造者,始终处于产业的上游链条。对于游戏厂商而言,其盈利模式不仅包括玩家付费,当然还包括系列衍生产品的开发、版权运营等,而其版权范围涵盖元素授权、赛事授权等多维度。早在2015年,网易宣布收回旗下游戏《梦幻西游》的直播权,《梦幻西游》只能在网易CC上播出。这也被业界普遍看成是游戏厂商利用版权,从直播市场分一杯羹的一种信号。
很长一段时间内,因为直播平台有能力为游戏产品带来传播推广所需流量,版权问题也成为了避而讳谈的话题。然而,在目前产业发展蓬勃,尤其是电竞赛事爆发式增加的背后,游戏厂商的心态似乎也发生着微妙的变化。
何以议价?直播平台与游戏厂商的零和博弈
诚然,在目前直播平台仍能反哺游戏的情况下,大部分游戏厂商和直播平台还处于蜜月期,但随着行业竞争不断地激化,版权或许是一把随时会落下的尚方宝剑。
对于游戏厂商而言,如何选择直播平台,无疑流量是最大的考量标准。纵观目前的直播平台,流量大户非斗鱼莫属。据统计,目前斗鱼直播平台的DAU近3000万,月活近2亿,稳居在线直播行业的领先地位。此外,根据易观千帆8、9月视频直播类App榜单显示,在游戏类直播领域,斗鱼分别以1328万、1525万月活用户位居行业第一,逐渐形成一家独大的行业格局。在刚刚结束的《英雄联盟》S7赛事中,斗鱼在一口气开出8个官方赛事直播间的情况下,各大人气领跑全行业,总观看人次数累计达12亿,观众总人数超过6000万,峰值人气超4500万,S7直播间带宽峰值高达20T。数据显示,无论是PV(浏览量),还是UV(独立用户)数上,斗鱼均遥遥领先,尤其在10月30日这天,峰值达到了1800万+,恐怖地达到了熊猫的11.5倍,虎牙的145倍。
斗鱼直播具有强势的流量优势,原因或许在于两点,其一是自带流量的当红主播资源,从今年1月开始,斗鱼全网强势收割头部主播;据不完全统计,2017年至今,斗鱼直播已经引入阿冷、纳豆、嗨氏、张大仙、蛇哥、在内的数名自带流量的当红主播。可以看出,2017年斗鱼直播持续增加引入主播的投入,而主播自带的粉丝群体也与斗鱼形成强强叠加的马太效应。在流量争夺的高地上,斗鱼直播利用旗下主播的影响力得到流量支持,长远来看也就能持续获得游戏内容商的合作支持,并掌握相当的话语权。从而形成直播为游戏厂家推广头部内容提供帮助,并能够依靠产出的游戏内容反哺到直播平台的良性循环。
不仅如此,据观察,斗鱼直播还在“直播+”的多元化内容上持续发力,从游戏、泛娱乐延续到文化、正能量等多维度直播内容。
尤为值得一提的是,斗鱼的用户根基身后,用户与主播互动的氛围浓厚。据数据分析显示,斗鱼每天约有90000-100000主播开播,观众累计发送15亿条弹幕,每天通过主播UGC产生的视频达到数十万小时。
以“深耕多元内容+顶级主播阵容+用户深度互动”收割流量,或许是当前斗鱼运营思维的主旨,以当红主播和丰富内容带动流量增长,吸引游戏内容商合作,再通过游戏内容反哺平台主播和自有内容形成良性互动,同时,辅以游戏、音乐、文化等方面组成的泛娱乐化矩阵构成斗鱼自有的品牌护城河。
此外,从资本的延伸来讲,类似斗鱼等率先获得游戏大厂如腾讯的领投,也在直播的下半场凸显出优势。严格意义来讲,厂商拥有决定直播平台能否播出该游戏内容的权利。2016年,腾讯先是收购了拳头公司的剩余股份,后又投资了斗鱼直播。不妨可大胆预测一个结果,如果未来斗鱼的发展顺畅的话,腾讯可能授予斗鱼英雄联盟的独家直播权,这是厂商版权变现的一个例子,或许,又未必不会成为直播平台大战的一个发展趋势。
毕竟,纵观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历程,从打车软件的出行大战,蔓延到共享单车领域,从团购到视频行业的比拼,这背后,谁又能判断不是一出资本的大戏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