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资讯 > 版权资讯 > 保护非遗作品 它们都进行了版权登记
保护非遗作品 它们都进行了版权登记
16258
发表于2018-10-24
在紫砂盘子上,用刻刀雕出亭亭玉立的荷花;在不大的绷架上,绣出江南人家;用22种原料,调配出青瓷的釉料……每一种非遗,都是一种技艺,每一位非遗大师的手里,都掌握着“绝活”。日前,在第七届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上,来自无锡的非遗大师们现场秀绝活,吸引了观众们的目光。
据小编了解,为了防止非遗大师们的作品被仿冒,他们的每一件作品都被版权登记,一旦市面上出现山寨版,就面临版权侵权的官司。
不简单,小绣针下有乾坤
舞台上的绣娘倪雪着斜襟裳,看起来端庄典雅。她的绷架并不大,边上垂挂着各种颜色的丝线。只见她抽出其中的一根丝线,慢慢地轻轻地,把一根丝线分成16份,而后选其中一份穿进针孔,绣起来。她正在绣的是江南人家,小屋掩映在树丛中,别有一番风趣。
倪雪绣的并不是四大名绣,而是无锡地区特有的,叫锡绣,也叫精微绣。不管是一点大的文字,还是山川,都可以绣出来,相当精致。2008年,锡绣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遗。
有绝活,他在青瓷上作画
说到青瓷,很多人都会想到南京六朝博物馆里的青瓷莲花尊,那可是响当当的国宝。青瓷技艺传承人高宇介绍说,青瓷最关键的是釉色和火候。比如釉色,一共有22种配方,而火候上,炉窑的温度必须要在1300℃左右才行。
设保护,进行版权登记
非遗大师们面临一个困扰:作品问世后不久,就有了“山寨”版。无锡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,他们已对宜兴紫砂、无锡锡绣、青瓷技艺等非遗大师们的作品进行了版权登记。